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事后收受财物能否构成受贿罪

2022-05-13 09:23:50   6570次查看

第 64 号——陈某受贿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陈某,男,1945年5月16日出生,原系中国电子物资公司安徽公司顾问。因涉嫌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于1997年5月6日被逮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陈某犯受贿罪,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陈某担任中国电子物资公司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公司)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于1993年春节前、1994年春节前后三次非法收受下属单位能源化工处处长兼庐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庐海公司)承包人李某所送33万元人民币、15万元港币,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被告人陈某及其辩护人辩称,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主持制定《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关于试行业务人员六项费用承包经营核算办法的报告》、申请原油配额、协调李某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等行为,均是陈履行职务的正当行为;陈未利用职务之便为李某谋取利益;没有受贿故意;李某所送的33万元人民币、15万元港币,其中20万元是陈某之子在庐海公司的工作所得,其余钱款系李某馈赠。

二、裁判观点

被告人陈某系由中国电子物资总公司任命的安徽公司总经理,是领导和管理国有企业相关事务的工作人员,其主持制定《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出发点是为了公司利益,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大气候下,对公司分配机制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和试点,建立的是“公司得大头,个人得小头”的激励机制,不是为他人谋取利益。此文件的出台,没有经过由公司所有领导参加的经理办公会的讨论,且控制发文范围,在制定程序上不完备,但安徽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被告人陈某曾于1992年5月就此文件向原中国电子物资总公司总经理赵某汇报,赵表示可以试试,同意承包三七分成,故不能完全否定《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合法有效性。被告人陈某主持制定《关于试行业务人员六项费用承包经营核算办法的报告》,帮助李某承包的能源化工处向省计委申请并获得进口原油配额,是其正当的职务行为,不是为李某谋取利益。现有证据无法证实被告人陈某主观上具有权钱交易的受贿故意。陈某的行为在客观上给李某带来一定的个人利益,李某在事后给付陈某钱财表示感谢而陈某予以收受,这是一种事后收受财物行为。故认定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的证据不足。起诉书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于1998年10月8日判决如下:被告人陈某无罪。

一审宣判后,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显系错判,提起抗诉。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不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于1999年12月10日裁定如下:

撤销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

发回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经公开审理查明:原审被告人陈某自1986年至1996年间任安徽公司总经理。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审被告人陈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根据下属部门承包经营人李某建议,制定新的承包经营政策,协调、帮助李某承包经营,在李某获取巨额利润后,非法收受李某所送33万元人民币、15万元港币,其行为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已构成受贿罪,依法应予惩处。公诉机关指控犯罪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一)项、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于2000年1月10日判决如下:

原审被告人陈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原审被告人陈某以违法所得购买广东珠海市吉大园林花园房屋一套,予以没收。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陈某没有上诉,检察机关也未抗诉。

三、裁判理由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事后受贿案例。

首先,被告人陈某利用职务便利,根据下属部门承包经营人李某建议,制定新的承包经营政策,为李某申请拨要进口原油配额和协调李某与财务处之间的矛盾等,都是陈某履行职务的行为。虽然被告人陈某主持制定《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的程序不符合公司管理规范,但安徽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被告人陈某曾就此事向总经理赵某汇报,并征得了同意,因此,应认为《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的制定程序是合法有效的。

其次,被告人陈某利用其职务便利为使李某谋取了利益,并在事后收受了李某所送财物。根据被告人陈某主持制定的《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李某共从公司提取人民币180余万元。同时,被告人陈某为李某要原油配额和调处李某与财务处在资金方面的矛盾,也为李某疾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被告人陈某在利用职务便利为李某谋取利益之时或者之前,没有收受李某的财物,李某送给陈某的钱都来自提成款,这些提成款主要源于陈某制定《关于能源化工处、庐海实业有限公司试行新的奖励办法的通知》这一职务行为,相对于陈某的上述职务行为,陈某三次收受李某财物的行为均在其后。

再次,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陈某利用职务便利为李某谋取利益是以收受对方的财物为目的,但事后陈某收受财物时,却明知李某送财物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使其获取了利益。被告人陈某在实施有关职务行为前,与李某并无以后收受财物的约定。从陈某的客观行为中也难以推定出陈某具有期望以后收受财物的故意。但陈某对李某送钱的原因是明知的,这一点陈某本人有供述,李某亦有相应的陈述,那就是,陈某为李某在新分配办法试点、做原油业务等方面给予了不小的帮助。这一故意在陈某收受钱款时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根据二人的陈述足以认定。

根据被告人陈某实施行为的上述特点,我们认为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理由是:

第一,事后收受财物行为与主动索取财物、收受财物后违法行使职权等相比,其主观恶性、对公务活动的危害要小,但这种行为同样侵犯了受贿罪的客体——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制度。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公正廉洁是其最基本的品德,为了保证公务人员公正廉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廉政方面的制度,实施受贿犯罪必然要侵犯这一制度。不论是主动索取钱财、收受贿赂后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事后收受财物,都是对廉洁制度的危害,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受贿犯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使他人获取了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下称《解答》),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所谓索取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主动勒索他人财物。所谓收受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许诺或实际为他人谋利作为交换条件,接受他人交付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按《解答》的规定,谋取的利益不仅限于非法利益,它也包括行为人应当取得的合法利益。刑法中表述的“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将收受行为置于谋利行为之前,这只是表述问题,也是典型的受贿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先收受财物,后谋取利益才是受贿,而先谋利后收受财物就不构成受贿。本案中,被告人陈某制定有关文件、申请原油配额、协调李某与财务处的矛盾,均系其作为公司总经理依职权行使的职务行为,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陈某行使的行为虽是合法的正当职务行为,使李某获取的巨额利润也是合法的利益,但这仍属于“为他人谋取利益”。陈某因为李某获取利益而收受了李某送的财物,其行为无疑属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综上,陈某的行为已具备受贿罪的客观构成特征。

第三,受贿罪是故意犯罪,且通常为直接故意,即明知对方送财物的目的与自己的职务行为有关而予以收受。本案中,根据被告人陈某的供述,陈某对李某所送钱款的性质是明知的,从收受情况看,也没有进行任何推诿。因此,陈某的行为同样具备了受贿罪主观方面的要件,系直接故意。

处理此类案件时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即认为收受贿赂和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犯罪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行为人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故意应当是一致的,即行为人既要在收受财物时明知所收受的财物的性质而予以收受,也要在为他人谋取利益时明知已收取了财物或将因此收受他人的财物。此类案件中,行为人明知所收受的财物的性质并希望收受是明确的,但对明知对方将送财物及希望为对方谋取利益以收受财物却无充分证据证实,因此,此类案件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并不完全具备。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受贿罪中的行为可以由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两部分组成,前者就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后者则是指收受他人贿赂,二者联系紧密。由于收受财物时双方均明知是基于受贿方此前利用职务便利为行贿方谋取利益的行为,因此,两个阶段的行为与后来表现出来的故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案中,虽然无充分证据证实陈某在实施职务行为时具有收受财物的故意,但在后来收受财物时,其受贿的故意是明显的,即其明知收受的财物是因为此前为行贿人谋取了好处,故应当认定其具备受贿犯罪的故意。

第四,处理此类案件,还有一个重要的适用刑法原则:如果对于事后收受财物,且在行使权力为行贿方谋利时双方无暗示、约定以后给予好处,就属于受贿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那么,刑法规定的受贿罪将会被稍有智慧的行为人予以规避,受贿将大行其道地、光明磊落地进行。这显然不是立法的本意。也就是说,对某一类行为是否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充分论证其犯罪构成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裁判的后果:是促进了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还是敞开了大门,使稍做手脚者均可“绕过”法律规定,使立法的某一条文实际上被废止。

此外,本案被告人受贿行为的情节一般,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可酌予从轻处罚。因此,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作出的认定被告人陈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的判决是正确的。

四、案例来源

《刑事审判参考》(2000 年第 1 集,总第 6 集)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发表评论
去登录
相关内容推荐
作者
周娜 律师

北京重光(天津)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刑事委员会主任 中国法学会会员 天津市法学会犯罪学分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 《全国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起草人 司法部首批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律师 天津市西青区政府法治智库成员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天津市律师协会执业实习人员培训讲师 国际注册反舞弊师 高级企业合规师 庭立方企业合规金牌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天津市某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长、审判员,十四余年的法院工作,累计办理职务犯罪、经济犯罪、刑民交叉犯罪、传统犯罪等各类刑事案件 1000余件。 2013年取得法律硕士学位。2014年转岗从事律师工作,期间担任大型企业法律顾问,包括为多家跨国企业天津地区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支持。周娜律师采用团队化办案模式,进行精细化辩护。办理的多起涉黑涉恶犯罪、重大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刑事案件,取得了无罪、不起诉、公安撤案、不批捕的良好辩护效果。周娜律师团队将继续秉持“精进、实干、利他”的执业理念,结合法律、商业、政策、舆情等因素,服务于刑事辩护、刑事控告、企业刑事合规领域,为当事人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争取当事人利益最大化。

在线咨询
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