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发布时间:2017-10-21

犯罪分子被判处罚金后,应当积极缴纳罚金,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罚金可以按规定减免,那么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关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庭立方小编整理了关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罚金15.jpg

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一、减免罚金刑的提起事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主要是指因遭受火灾、水灾、地震等灾祸而丧失财产;罪犯因重病、伤残等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需要罪犯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规定》对刑法所述的减免事由做了具体解释,范围不仅包括天灾,也包括人祸、疾病等情况。

二、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减免罚金刑应该由被执行人或其家属向法院提出申请。《规定》第六条规定:具有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事由的,由罪犯本人、亲属或者犯罪单位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现行司法解释要求被执行人或者其家属作为减免申请人并承担举证责任。但特殊情况下司法机关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也可以根据法律向当事人进行释明、提醒,帮助申请人完成证明责任。在实践中由于被告人或者其家属通常在遭受不可抵抗的灾难之后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罪犯和家属联络沟通不顺畅,家属缺乏提起减免申请和证明受灾的举证意识,或者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并不可靠,所以,检察院、监狱管理部门主动联系当地政府调查情况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司法救济,能有力地帮助申请人提出申请、完成举证责任,并确保所提出情况属实,推动减免程序启动。

三、具体执行机构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明确规定罚金刑执行和减免的具体机构。《规定》第十条规定: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由于罚金刑兼具财产属性和刑罚属性双重特征,实践中出现了刑庭主导、执行庭主导和司法警察主导三种模式,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罚金刑由执行庭执行是合理合法的,理由如下:

第一,于法有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法发[2005]18号)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负责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定执行依据的执行事项,以及刑事案件判决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含财产刑)。”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包括刑事判决中的财产刑在内的执行工作,因此,由执行机构负责财产刑的执行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

第二,符合审执分离的司法原理。审判权与执行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应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行使。刑庭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同时又执行自身判决的财产刑,将审判职能与执行职能合二为一,缺乏权力之间的监督,容易遭致诟病。同时刑庭自身审判任务较重,又缺乏专门人员、车辆和执行的经费,再负责执行财产刑势必牵扯合议庭大量精力,降低审判效率。而特定的执行机构在财产情况的查证和处理等方面手段专业、经验丰富;由执行机构执行财产刑,提高了执行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第三,具有一定的制度基础。现在全国适用的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已经有相应的技术性程序设计,案号系统中设有专门的刑事财产刑执行案号字头,即“x执刑字”案件序号,这为执行庭执行财产刑奠定了制度基础。综上,由第一审法院执行庭执行罚金刑是可行的。

本案中,刑庭在案件生效后将罚金刑的案件移交立案庭,立案庭审查后依据执行案件立案流程使用“浦执刑字”案号立案,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既然执行庭是执行罚金刑的职能机构,那么罚金刑进入执行程序后相应的中止、终结等程序问题应该由执行机构审查决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本案中被执行人遭受不能抵抗的自然灾害,依照刑法免除其罚金,应当认为是符合终结执行的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依法免除罚金转化为终结执行罚金刑的程序问题,可由执行庭审查后决定。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罚金减免有相应的程序,可按程序减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的庭立方刑事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发布时间:2017-10-21

犯罪分子被判处罚金后,应当积极缴纳罚金,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罚金可以按规定减免,那么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关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庭立方小编整理了关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罚金15.jpg

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一、减免罚金刑的提起事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主要是指因遭受火灾、水灾、地震等灾祸而丧失财产;罪犯因重病、伤残等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需要罪犯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规定》对刑法所述的减免事由做了具体解释,范围不仅包括天灾,也包括人祸、疾病等情况。

二、罚金减免程序是如何的

减免罚金刑应该由被执行人或其家属向法院提出申请。《规定》第六条规定:具有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事由的,由罪犯本人、亲属或者犯罪单位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现行司法解释要求被执行人或者其家属作为减免申请人并承担举证责任。但特殊情况下司法机关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也可以根据法律向当事人进行释明、提醒,帮助申请人完成证明责任。在实践中由于被告人或者其家属通常在遭受不可抵抗的灾难之后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罪犯和家属联络沟通不顺畅,家属缺乏提起减免申请和证明受灾的举证意识,或者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并不可靠,所以,检察院、监狱管理部门主动联系当地政府调查情况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司法救济,能有力地帮助申请人提出申请、完成举证责任,并确保所提出情况属实,推动减免程序启动。

三、具体执行机构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明确规定罚金刑执行和减免的具体机构。《规定》第十条规定: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由于罚金刑兼具财产属性和刑罚属性双重特征,实践中出现了刑庭主导、执行庭主导和司法警察主导三种模式,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罚金刑由执行庭执行是合理合法的,理由如下:

第一,于法有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法发[2005]18号)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负责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定执行依据的执行事项,以及刑事案件判决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含财产刑)。”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包括刑事判决中的财产刑在内的执行工作,因此,由执行机构负责财产刑的执行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

第二,符合审执分离的司法原理。审判权与执行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应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行使。刑庭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同时又执行自身判决的财产刑,将审判职能与执行职能合二为一,缺乏权力之间的监督,容易遭致诟病。同时刑庭自身审判任务较重,又缺乏专门人员、车辆和执行的经费,再负责执行财产刑势必牵扯合议庭大量精力,降低审判效率。而特定的执行机构在财产情况的查证和处理等方面手段专业、经验丰富;由执行机构执行财产刑,提高了执行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第三,具有一定的制度基础。现在全国适用的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已经有相应的技术性程序设计,案号系统中设有专门的刑事财产刑执行案号字头,即“x执刑字”案件序号,这为执行庭执行财产刑奠定了制度基础。综上,由第一审法院执行庭执行罚金刑是可行的。

本案中,刑庭在案件生效后将罚金刑的案件移交立案庭,立案庭审查后依据执行案件立案流程使用“浦执刑字”案号立案,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既然执行庭是执行罚金刑的职能机构,那么罚金刑进入执行程序后相应的中止、终结等程序问题应该由执行机构审查决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本案中被执行人遭受不能抵抗的自然灾害,依照刑法免除其罚金,应当认为是符合终结执行的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依法免除罚金转化为终结执行罚金刑的程序问题,可由执行庭审查后决定。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罚金减免有相应的程序,可按程序减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对于罚金减免程序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请咨询的庭立方刑事律师,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