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手机浏览
登录/注册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 文章或出版物 33
  • 学术活动 10
肖仕卫律师参著《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实证研究》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A省三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为调研对象,实证描绘了审判委员会组织结构、讨论案件职能、宏观指导职能、运行过程方面的现状,指出其存在委员构成行政化、职能定位模糊、讨论案件范围不合理、宏观指导职能发挥不理想、运行效率较低、过滤机制效果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来分析未来法院审判委员会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应当完善其组织结构、分流与过滤机制、配套保障制度,同时还应限缩讨论案件职能、完善宏观指导职能,并对其运作程序进行修正。

2018-10-01

肖仕卫律师著作的《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研究》经法律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如何对待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民意,乃是令理论界与实务界均感头痛的重要问题。《刑案民意的诉讼内表达与回应研究》以一种诉讼内的程序视角,尝试构建一套认知上开放、规范上封闭的刑事程序系统,并试图通过此系统实现对刑案民意中多元价值、复杂利益和不同意见的化简、吸纳和回应。

2018-07-01

马静华律师、张潋瀚律师参著的《公共视频监控:运行机制、刑事司法与警民态度》经法律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取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方兴未艾的监控式警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的运用为主线,综合运用法学、警察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本书将构建起中国监控式警务学说的框架,探讨其对于侦查破案、逮捕犯罪嫌疑人的重大意义,同时关注其使用成本,对侦查程序的正当性带来挑战,以及对公民的自由、隐私和其他权利构成的威胁。

2017-06-01

苏镜祥律师、曾利娟律师参著的《教育行业刑事法律风险与防范-基于裁判文书的数据分析》经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利用大数据方法对教育行业刑事犯罪情况进行全景式描述,并对教育行业各类主体刑事法律风险进行细致的类型化研究的专业著述。本书立足于我国教育行业的具体实践和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一方面通过数据给出实际的违法成本,对于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有切实地、强烈的警示和提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解释和分析,给出系统的教育行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方案。

2017-04-01

成安律师、詹勇律师参著的《公职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实用手册》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手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详细解读了公职人员容易涉及到的刑事法律风险,如“收受财物的误区”、“危险的\'擦边球\'”、“公款的‘陷阱’”、巨额财产来路不可‘不明’。第二个部分阐述了涉及公职人员犯罪的程序性知识。成都市司法局律管处谭英华处长点评该手册“可读性强、专业性强,不仅适用于公职人员,也适用于律师。”

2016-09-01

成安律师、谢进杰律师参著的《无罪的程序治理——无罪命题在中国的艰难展开》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尝试提出、揭示和搭建了“无罪命题”和“无罪的程序治理”的概念及理论框架,以微观、实证、变迁和多学科的方法与视角,探讨无罪的程序治理的面貌、逻辑、经验、局限、机理和效应,勾勒无罪命题在中国艰难展开的微观实证图景,揭示无罪的程序法理,倡导认真对待无罪命题。

2016-09-01

苏镜祥律师参著的《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司法改革框架意见》的七项政策而设计内容。《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选择了四川省的基层法院作为实证样本,收集了这个县法院从1949年到2009年的财政资料,这些材料由财务数据、财政文件构成,并对相关人员做了一系列深度个案访谈。本书回答了法院的经费从何处而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经费都被支出到哪个领域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业务经费?)等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把握中国法院,尤其是地方基层法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背景和原因,尤其关注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独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由省统管法院人财物的改革方案。本书有关司法财政的研究成果必将为省统管人财物改革的制度落实和未来推进提供参考。

2015-09-01

成安律师力作《无罪辩护: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经法律出版社出版

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辩护可以衡量一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和公正化的程度。无罪辩护作为刑事辩护的典型形态,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刑事辩护乃至刑事法治的发展水平。本书从无罪辩护的基础理论出发,系统梳理了无罪辩护的理论类型,重点阐述了实体性无罪辩护和程序性无罪辩护的理论形态及制度依托。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无罪辩护率、无罪辩护机制、无罪辩护效果三个维度对中国的无罪辩护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并结合**新制度变化对无罪辩护在中国的未来作出宏观但尽可能科学的预测。

201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