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包括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以及客观方面特征四方面。由于非法拘禁罪在实践中涉及罪数等疑难问题,故该类犯罪的认定仍存在较大的理论争议和实践阻碍。今日庭立方小编特意整理了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让大家对非法拘禁罪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5.jpg

一、什么是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二、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

(一)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非法拘禁罪是故意犯罪,对此刑法学界并无分歧。但对于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刑法理论中则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仓库保管员下班锁门后发现有人误入仓库,而放任不管,径直离去,致使他人被关押多时。从意志因素考虑,行为人与被拘禁者素不相识,很难说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即应属于间接故意的非法拘禁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这也即意味着非法拘禁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而不能出于间接故意。小编同意第二种观点。非法拘禁罪在主观上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在第一种观点所举的例子中,既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使他人人身自由受到剥夺,而径直离去,其实质就是积极追求他人人身自由被剥夺的结果,完全系出于希望的心态。事实上,刑法学界之通说即认为,如果明知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决意为之,就超出了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范畴,应属于直接故意。

(二)非法拘禁罪之行为解析

1.关于行为的本体分析1997年刑法典第二百三十八条将非法拘禁罪的罪状表述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在此,立法者采取了例示的表述方法,表明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非法拘禁之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方法。

(1)关于“拘禁”。所谓“拘禁”,原指把逮捕的人关押起来,其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关押、扣押。具体来讲,是指使将被害人关押于一定的场所,从而剥夺其行动自由。此处的拘禁并不只限于有形的、物理的强制方法,采取无形的、心理的方法,诸如胁迫被害人、利用其恐怖心理或者利用被害人的羞耻心理,使其不敢逃亡的,同样亦属于拘禁行为。从行为样态来看,拘禁行为大多表现为积极作为的方式,如捆绑、扣押等,但也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

(2)关于“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是指非法拘禁之外的方法,诸如逮捕、绑架、办所谓封闭式的“学习班”以及所谓“隔离审查”、“监护审查”等。小编认为,从纯客观行为意义上来讲,绑架仍可作为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方式。例如,为索取债务而捆绑债务人的,也应构成非法拘禁罪。

2.关于行为的时间限定非法拘禁罪是一种典型的持续犯,其行为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从而使他人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行动自由。那么,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是否有持续时间的要求呢?小编认为,这应该从基本构成时间和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两个层次来把握:一方面,须从有无持续时间的要求的基本构成时间角度出发予以剖析。就此而论,小编认为,作为典型的持续犯,非法拘禁罪应当具备持续犯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理论中通常所谓的基本构成时间,即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自着手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的一定时间,是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时间条件。具体而言,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及其所造成的被害人行动自由被剥夺的不法状态,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否则,便不能构成犯罪。持续犯之所谓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是指犯罪构成既遂之后直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时间因素。可见,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是建立在基本构成时间的基础之上的,是危害行为及其不法状态在持续一定的时间因而构成犯罪之后所持续的时间。具体到非法拘禁罪而言,如果其客观行为在持续一定时间构成犯罪之后依然持续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

3.关于行为的前提条件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必须以非法性为前提。通常认为,拘禁行为是否非法,应主要参照宪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来判定。这些法律从不同方面为认定行为的非法性提供依据。

4.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能否构成本罪我国1979年刑法专门规定了非法管制罪,1997年刑法则取消了这一罪名。那么,现在对于非法管制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呢?小编认为,在必要时完全可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首先,“限制”与“剥夺”并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难以作出恰当的区分。“限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剥夺,至少是部分剥夺。其次,从目前理论中的通说来看,已不再将非法拘禁罪仅局限于使被害人“完全”失去自由行动的可能,而将限制他人自由的行为也纳入其中了。再次,通过刑法解释将“限制”纳入“剥夺”的范畴,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一则,这一解释符合立法原意与立法初衷。刑法中设立非法拘禁罪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也是对他人人身自由的侵犯,当其具有相当社会危害程度时,也有给予刑法规制的必要。二则,通过解释将“限制”纳入“剥夺”之范畴只是一种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扩大解释,而并非类推解释。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综上所述,对于非法拘禁罪,除了其思考其是否可以划分为直接故意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对于“拘禁行为”的解析值得进一步深究。以上就是有关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的相关刑事法律知识,如果有关于非法拘禁罪方面的法律咨询,请向庭立方刑事律师咨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疑问?

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包括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以及客观方面特征四方面。由于非法拘禁罪在实践中涉及罪数等疑难问题,故该类犯罪的认定仍存在较大的理论争议和实践阻碍。今日庭立方小编特意整理了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让大家对非法拘禁罪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5.jpg

一、什么是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二、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

(一)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非法拘禁罪是故意犯罪,对此刑法学界并无分歧。但对于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刑法理论中则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仓库保管员下班锁门后发现有人误入仓库,而放任不管,径直离去,致使他人被关押多时。从意志因素考虑,行为人与被拘禁者素不相识,很难说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即应属于间接故意的非法拘禁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本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这也即意味着非法拘禁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而不能出于间接故意。小编同意第二种观点。非法拘禁罪在主观上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在第一种观点所举的例子中,既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使他人人身自由受到剥夺,而径直离去,其实质就是积极追求他人人身自由被剥夺的结果,完全系出于希望的心态。事实上,刑法学界之通说即认为,如果明知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决意为之,就超出了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范畴,应属于直接故意。

(二)非法拘禁罪之行为解析

1.关于行为的本体分析1997年刑法典第二百三十八条将非法拘禁罪的罪状表述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在此,立法者采取了例示的表述方法,表明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非法拘禁之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方法。

(1)关于“拘禁”。所谓“拘禁”,原指把逮捕的人关押起来,其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关押、扣押。具体来讲,是指使将被害人关押于一定的场所,从而剥夺其行动自由。此处的拘禁并不只限于有形的、物理的强制方法,采取无形的、心理的方法,诸如胁迫被害人、利用其恐怖心理或者利用被害人的羞耻心理,使其不敢逃亡的,同样亦属于拘禁行为。从行为样态来看,拘禁行为大多表现为积极作为的方式,如捆绑、扣押等,但也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

(2)关于“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是指非法拘禁之外的方法,诸如逮捕、绑架、办所谓封闭式的“学习班”以及所谓“隔离审查”、“监护审查”等。小编认为,从纯客观行为意义上来讲,绑架仍可作为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方式。例如,为索取债务而捆绑债务人的,也应构成非法拘禁罪。

2.关于行为的时间限定非法拘禁罪是一种典型的持续犯,其行为应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从而使他人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行动自由。那么,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是否有持续时间的要求呢?小编认为,这应该从基本构成时间和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两个层次来把握:一方面,须从有无持续时间的要求的基本构成时间角度出发予以剖析。就此而论,小编认为,作为典型的持续犯,非法拘禁罪应当具备持续犯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理论中通常所谓的基本构成时间,即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自着手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的一定时间,是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时间条件。具体而言,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及其所造成的被害人行动自由被剥夺的不法状态,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否则,便不能构成犯罪。持续犯之所谓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是指犯罪构成既遂之后直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是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时间因素。可见,从重或加重构成时间是建立在基本构成时间的基础之上的,是危害行为及其不法状态在持续一定的时间因而构成犯罪之后所持续的时间。具体到非法拘禁罪而言,如果其客观行为在持续一定时间构成犯罪之后依然持续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

3.关于行为的前提条件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必须以非法性为前提。通常认为,拘禁行为是否非法,应主要参照宪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来判定。这些法律从不同方面为认定行为的非法性提供依据。

4.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能否构成本罪我国1979年刑法专门规定了非法管制罪,1997年刑法则取消了这一罪名。那么,现在对于非法管制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呢?小编认为,在必要时完全可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理由如下:首先,“限制”与“剥夺”并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难以作出恰当的区分。“限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剥夺,至少是部分剥夺。其次,从目前理论中的通说来看,已不再将非法拘禁罪仅局限于使被害人“完全”失去自由行动的可能,而将限制他人自由的行为也纳入其中了。再次,通过刑法解释将“限制”纳入“剥夺”的范畴,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一则,这一解释符合立法原意与立法初衷。刑法中设立非法拘禁罪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也是对他人人身自由的侵犯,当其具有相当社会危害程度时,也有给予刑法规制的必要。二则,通过解释将“限制”纳入“剥夺”之范畴只是一种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扩大解释,而并非类推解释。

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综上所述,对于非法拘禁罪,除了其思考其是否可以划分为直接故意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对于“拘禁行为”的解析值得进一步深究。以上就是有关非法拘禁罪构成特征探究的相关刑事法律知识,如果有关于非法拘禁罪方面的法律咨询,请向庭立方刑事律师咨询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