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丽冰 严选律师
广东知恒(前海)律师事务所
广东省深圳市
返回顶部
发布时间:2021-08-15
故意把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无论是采用语言、文字、动作还是图像等其他方法,不论被传授的人接不接受,都可能构成犯罪。那么,与教唆犯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教唆犯罪属于的范畴,它与本罪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在实施的犯罪中两者还会发生交叉。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别这两种犯罪。概括起来,两者有下列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教唆犯罪并无特定的和统一的直接客体,具体的教唆行为侵犯的客体,就是所教唆之具体犯罪侵犯的客体。而本罪作为独立的犯罪,有其特定的和统一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不同;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为引起他人的犯意。而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罪对象上来说,教唆犯的犯罪对象限于具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而传授犯罪方法的对象则无此种限制,无论向何人传授犯罪方法都构成该罪。
(3)主体要件不同;对教唆犯罪而言,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才有可能构成教唆犯罪的主体;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不同;教唆犯罪的故意是有意识地引起他人的犯意,并与教唆的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故意内容是有意识地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不一定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九十五条 【传授犯罪方法罪】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以上就是庭立方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您仍有疑问,可以咨询庭立方,为您在线解决刑事问题。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返回顶部
发布时间:2021-08-15
故意把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无论是采用语言、文字、动作还是图像等其他方法,不论被传授的人接不接受,都可能构成犯罪。那么,与教唆犯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
教唆犯罪属于的范畴,它与本罪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在实施的犯罪中两者还会发生交叉。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别这两种犯罪。概括起来,两者有下列区别:
(1)客体要件不同;教唆犯罪并无特定的和统一的直接客体,具体的教唆行为侵犯的客体,就是所教唆之具体犯罪侵犯的客体。而本罪作为独立的犯罪,有其特定的和统一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不同;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为引起他人的犯意。而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罪对象上来说,教唆犯的犯罪对象限于具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而传授犯罪方法的对象则无此种限制,无论向何人传授犯罪方法都构成该罪。
(3)主体要件不同;对教唆犯罪而言,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才有可能构成教唆犯罪的主体;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体只能是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不同;教唆犯罪的故意是有意识地引起他人的犯意,并与教唆的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故意内容是有意识地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不一定具有共同犯罪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九十五条 【传授犯罪方法罪】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以上就是庭立方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您仍有疑问,可以咨询庭立方,为您在线解决刑事问题。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妨害社会管理犯罪
#侵犯财产及诈骗犯罪#危害国家犯罪
#暴力犯罪
#经济犯罪
#职务犯罪#公司高管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公司高管犯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