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本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在本罪与非罪行为界限的区分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标准:(1)主观方面标准。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如果是因过失,如不知道某一商标已被他人注册,或者是自己首先使用的商标没有注册,却被他人抢先注册,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继续使用的,都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2)犯罪情节标准。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具备本罪主体、主观等要件并实施了“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还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方可构成犯罪。关于情节严重的具体标准,《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已经做出规定。
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在实践中,往往发生这样的案件:伪劣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为了顺利地将伪劣商品出手牟利而在其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对此,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明确规定:“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具体而言,上述情形属于牵连犯,应当根据“从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原则处断,即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
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和其他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对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达到本规定立案标准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违法所得(即销售收入,下同)数额达到下列标准的,应予立案: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犯罪人通谋,为其提供制造、销售、使用、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以假冒注册商标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一)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一)项所列行为,非法经营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所列行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在二万件(套)以上的。
四、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虽未达到第二条第(一)、(三)项或第三条规定的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视为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一)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二)假冒他人已经注册的人用药品商标的;
(三)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假冒商标商品或者伪造、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的商标标识的;
(四)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的。
五、企业事业单位具有上列行为达到本规定第二、三、四条立案标准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凡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具有直接联系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案件,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案件,也可自行立案侦查。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高检发研字(1993)1号文件印发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假冒注册商标处罚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8条、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使用”,是指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产品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行为。
第13条、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第220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2020年12月30日,瀛动力刑辩团队成员张俞在建湖县看守所会见假冒注册商标案黄某某。
2020年8月10日,庭立方(成都)卓安团队合伙人罗中兆律师接受T某委托,成为其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
2019年3月6日,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李辰君律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检察院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
2019年3月6日,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李辰君律师在成都市郫都区看守所会见了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商品生产企业为了维护自己商品的信誉,使用文字名称或图形,经向国家商标管理机关申请
假冒装潢是指用线条、色彩、图案以及文字等来假冒他人装潢和包装达到以假乱真,蒙骗消费者的目的。假冒装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如今注册假冒商标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行为严重扰乱的社会次序,破环了市场竞争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利注册假冒商标,这样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次序,而且害破环了市场的合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
【审判规则】 行为人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以正品行货名义销售自行组装的具有该注册商标
肖晚祥 [案情] 被告人赵维新系台湾加通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通公司)前任董事长。2001年8月,
肖晚祥 [案情] 被告人赵维新系台湾加通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通公司)前任董事长。2001年8月,
[裁判要旨] 被告人晏某某,男,1966年10月13日出生,文化程度小学,个体户。因涉嫌犯假冒注册商
周玮陈文全 【摘要】【裁判要旨】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
【争议焦点】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违反法定职责构成犯罪,应如何追
关键词 刑事/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数额/网络销售/刷信誉裁判要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非法经营数额、
【审判规则】
鲍振强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侵犯商标权犯罪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5月,亚美尼亚人阿拉门了解到中国浙江G服饰有限公司已注册并生产的运动
李振林 【内容提要】“同一种商品”是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重要前提。判断系争商品和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
袁博 【内容提要】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罪,司法实践中对于何为基本相同的商标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误区,包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