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在企业数据泄露问题上有明显区分。民事侵权方面,主要是侵犯企业对数据的权益,造成经济损失,如因数据泄露致企业客户流失、业务受阻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企业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恢复原状等。刑事犯罪就严重多了。举个例子,如果构成,得满足 “给商业秘密所有者造成重大损失” 这个条件。就像企业的核心技术因为数据泄露,被竞争对手拿到手,企业不仅亏了一大笔钱,在市场上也没了竞争力,这就可能触犯。从行为方式看,民事侵权可能是员工无意疏忽导致数据泄露,刑事犯罪往往是故意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企业数据。
一、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并处或者单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二、处理建议
当企业数据泄露面临法律问题,企业要先评估损失情况。若认为是民事侵权,可自行或委托律师与侵权方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若怀疑构成刑事犯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调查。同时,企业应完善数据保护制度,加强员工培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