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某某案辩护实录
一、案件结果、亮点、焦点、封面语
罪名:故意杀人罪
结果:C某某获死缓,其余被告人分别判处至十年
亮点:突破多人主认定难点,创新引入基层组织责任抗辩
案件焦点:村委会错误宣传是否构成责任阻却事由?致命伤实施者的具体认定?群体性犯罪中犯意转化节点的把握。
封面语:"面对12名被告、23处致命伤的复杂命案,辩护团队通过重构犯罪时间轴、切割责任链条,实现主犯刑期降档,创造基层法治宣传缺陷影响量刑的经典判例"
二、案情简介
1、当事人信息
被告人:C某某等12人(农民/年龄35-55岁)涉嫌故意杀人罪。
被害人:L某某(殁年40岁)、L某某(殁年38岁)
办案机关:L市D区公安分局侦查,市检察院,中院一审
2、2002年1月14日晚,因情感纠纷引发误会,S某某虚构两名死者系"盗贼"身份,煽动村民,对两名被害人实施长达2小时的持续殴打,后集体决议转移至荒郊实施致命伤害,致两被害人颅脑损伤死亡。该案十二名被告人在村委会长期错误宣传,可以打死“撬杆(俗语,指盗贼)”的影响下,群殴致死二名被害人。
三、办案过程
黄新强律师,作为C某某的辩护人,做了以下工作:
1、多次走访案发现场,了解村民案件情况;
2、调取村委会3年治安会议记录;
3、关键证据攻防。侦查阶段认定共同故意杀人,切割殴打阶段与致命阶段现场血迹分布图;审查起诉拒绝区分主从犯构建"三层责任模型",村委会广播记录;庭审阶段主张致命伤不能准确确定何人所为,只有疑情节从轻。
四、辩护策略
1、责任切割技术,首创"三阶段责任划分法":误会引发阶段,锁定宋某某虚构事实责任;群体殴打阶段,论证村委会宣传的诱因作用;致命伤害阶段,通过伤情鉴定排除当事人直接致死。
2、证据突破路径:关键证言提取,锁定徐某均证言"我抱石头砸头"印证非C某某实施致命伤;视听证据补强,引入电视台《法盲村》纪录片证明环境诱导因素。
3、量刑情节激活:赔偿谅解组合拳,引导家属筹集1.6万元,先行赔付(达成总额30%);程序瑕疵捕捉,指出现场勘验未见证人在场问题。
五、办案结果
采纳辩护意见:C某某等4名"主犯"均获死缓,民事赔偿按责任比例划分,获法院支持。
六、辩护心得
群体案件破局之道:通过绘制"犯罪能量传递图",将12名被告划分为发起者、助推者、实施者三类,破解"一锅端"指控困局。
基层治理缺陷的评价:创新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六条作为量刑参考依据,开辟新型辩护维度。
死缓辩护黄金72小时:抓住刑拘后首次讯问的关键时点,固定"临时起意""受裹挟参与"等有利供述。
"本案警示:当法律意识缺位成为集体潜意识时,个体行为的罪与非罪需要放在更宏大的社会治理维度考量"——主办律师办案手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