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结果、亮点、焦点、封面语
罪名:(二审改判)
结果:撤销原审实刑判决,改判L某三年缓刑三年
亮点:
成功激活"矛盾引发型犯罪"的缓刑适用空间
创新运用社区矫正判前调查实现量刑突破
案件焦点:
中主的认定标准
已判决实刑案件二审改判缓刑的可行性
封面语:从三年实刑到缓刑释放——记一例"民转刑"抢劫案的逆转辩护
二、案情简介
1.当事人信息
-
被告人:L某(23岁,餐饮从业者)
-
被害人:祝某某(前同事关系,轻微伤,诉求从严惩处)
-
办案机关:D县公安机关侦办、检察机关指控、一审判决
黄新强律师代理二审辩护,M市中级法院终审
2.关键时间轴
2009.07.13→案发
2009.07.29→L某某被刑拘
2009.11.25→一审判决三年实刑
2010.01.13→二审开庭
2010.01.20→改判缓刑
3.案件基本事实
L某与祝某某因工作矛盾积怨,纠集李X等三人至祝某某员工宿舍实施掌掴、踢打,强行索要200元后返还50元。原审认定构成抢劫,判处L某有期徒刑三年。二审阶段辩护人提出量刑过重等辩护意见被采信。
三、办案过程
依据一审证据,重新建构案件事实,运用民事纠纷引发案件,其主观故意性、社会危害性较低,适用缓刑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等法律规定,依法分析,获得二审法院支持。
四、办案思路
【战略突破点】
罪名性质转化:紧扣"流氓动机"与"非法占有目的"的区分
举证L某次日主动退还部分钱款
援引同案人员"主要为了出气"的证言
量刑情节重构:
矛盾化解:促成赔偿谅解(150元全额退还+书面谅解)
社区矫正:启动判前社会调查程序
案例检索:援引3例同类矛盾引发案件缓刑判例
【战术亮点】
双重说理技术:
① 法律要件说理:论证"员工宿舍"不符合"户"的封闭性特征
② 情理交融说理:强调"19岁务工青年偶发冲动"的特殊情境
阶梯式辩护方案:
第一阶梯:力争罪名变更为
第二阶梯:退而坚守非入户抢劫认定
第三阶梯:全力争取缓刑适用
五、办案结果
二审法院采纳量刑辩护意见,在维持抢劫罪认定的前提下,创造性适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4条,结合判前调查评估,对已执行部分刑期的两被告人改判缓刑。
六、办案心得
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的耦合:通过判前社会调查激活"沉睡条款",将社区矫正可能性转化为实质量刑情节
裁判心理把握:在维持定罪既判力前提下,从"矛盾化解""特殊预防"角度开辟适用缓刑空间
二审辩护策略:创新采用"定性退守+量刑强攻"的复合战术,避免与法官形成立场对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