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结果、亮点、焦点、封面语
罪名:
结果:判处十年,十五万元(在指控金额特别巨大、检察院建议量刑10-11年的情况下,法院采纳部分辩护意见,从轻判处)。
亮点:
-
成功将涉案金额从110万元辩护为90万元,排除部分不合理指控
-
通过证据对抗,否定被告人对“民族资产解冻”的主观明知,削弱诈骗罪构成要件
-
提出“”的替代性辩护观点,影响法院量刑考量
案件焦点:
-
被告人Z某是否对“民族资产解冻”骗局存在主观明知
-
05版人民币入行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关联性界定
-
涉案资金流向中Z某的实际参与程度
封面语:“精准切割主观故意,证据对抗破解诈骗指控——Z某涉嫌诈骗罪获从轻判决"
二、案情简介
- 当事人信息
被告人Z某:男,50岁,无业,自称从事“05版非流通人民币入行”业务
被害人:吴某某(另案处理),因被虚构“民族资产解冻”高额回报骗取110万元
办案机关:阆中市公安局侦查,阆中市人民检察院,阆中市人民法院审理
- 关键时间轴
2020年11月:Z某结识同案人员张某某,开始合作“05币入行”
2021年5月:张某某联系被害人吴某某,虚构国家账户对接事实
2021年5月31日:110万元存入杨某某账户,其中13万元转入Z某关联账户
2022年5月:Z某被抓获,2023年9月开庭审理
- 案件基本事实
Z某伙同他人以“05版非流通人民币入行”为名,通过伪造银行文件、虚构国家奖励等手段,诱骗被害人将资金存入指定账户。控方指控Z某参与“民族资产解冻”骗局,诈骗金额110万元;辩方主张Z某仅参与05币入行环节,对诈骗行为无主观故意。
三、办案过程
- 辩护策略
证据对抗:梳理资金流向,证明13万元系“入行奖励”而非诈骗所得
主观要件突破:通过同案人员证言(张某某、田某)证明Z某未直接参与骗局设计
法律定性争议:提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替代性观点
- 关键阶段对抗
阶段 |
控方立场 |
辩方策略 |
证据对抗 |
侦查阶段 |
批捕意见认定Z某为 |
申请调取Z某与吕某某的沟通记录 |
证明Z某核实过05币入行真实性 |
审查起诉 |
起诉书指控诈骗110万元 |
提交银行证明05币可流通的证据 |
切割05币入行与民族资产解冻关联 |
庭审阶段 |
公诉人强调Z某指挥资金分配 |
质证被害人陈述矛盾点 |
证明20万元“安置费”未经Z某授意 |
四、办案思路
- 核心辩护逻辑
主观方面:Z某长期从事05币入行,曾成功操作并获吕某某(未到案)背书,缺乏诈骗故意
客观行为:Z某未直接接触被害人,资金分配由同案人员完成,不符合诈骗罪实行行为特征
- 关键突破点
引用《刑事审判参考》类似案例(以“民族资产解冻”为名但定性为隐瞒犯罪所得罪)
强调Z某到案后如实供述,配合退赃13万元,符合认罪认罚从宽条件
五、办案结果
法院部分采纳辩护意见,认定Z某在中作用小于主犯张某某,虽维持诈骗罪定性,但排除20万元不合理指控,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接近量刑建议下限),罚金十五万元。
六、办案心得
-
证据精细化审查:通过银行流水、同案人员供述的细节矛盾,瓦解控方“概括故意”指控。
-
替代性罪名辩护:在定性争议案件中,提出更轻罪名的辩护方案可为量刑争取空间。
-
当事人沟通:Z某最初坚持无罪辩护,经律师释明法律风险后选择认罪认罚,体现辩护策略灵活性。
“刑事辩护不仅是法律技术的较量,更是对当事人命运的托付。本案中,我们通过证据的‘显微镜’和法律适用的‘多棱镜’,在夹缝中为当事人争取到一线光明。”
——承办律师手记
七、判决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