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优秀案例】任忠孙、周洪律师成功辩护,当事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认定逃避商检罪但免予刑事处罚

发布时间:2025-06-17 17:35:34 浏览:921次 案例二维码

此案例已经被《庭立方优秀案例库》收录,编号2025年68号

任忠孙、周洪律师成功辩护,当事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认定逃避商检罪但免予刑事处罚

关键词:非法经营罪无罪、逃避商检罪 办理结果:免予刑事处罚
一、 案情简介
某化工公司长期持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出口业务。2021年因厂区邻近新建高速公路,许可证无法续期,某化工公司为维持经营,通过调制非危化品样品送检、伪报出口品名等方式逃避商检,将实际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出口至境外。 经统计,逃避商检危险化学品胶粘剂2000多吨,货值人民币3000多万元。 2023年案发后,该化工公司实际负责人L某(化名)被指控非法经营罪、逃避商检罪移送中级法院起诉。

二、 律师办案过程 接受委托与案情分析
忠赢律师团队任忠孙律师、周洪律师接受被告单位及L某委托后,团队第一时间梳理案件材料,重点研究许可证无法续期的客观原因、出口行为是否扰乱市场秩序等关键问题,并调取某化工公司安全生产记录、政府复函等证据,证实某化工公司长期合规经营,许可证问题源于不可抗力,无法续期的问题不该归责于被告单位。
1、证据收集与法律论证
团队律师初步结合出口数据、报关单据,论证涉案产品全部销往境外,未在国内流通,不构成非法经营罪。随后,团队律师通过专家意见、同类判例,强调逃避商检罪与非法经营罪的法益差异,否定数罪并罚的指控。
2、庭审辩护与策略调整
庭审中,团队律师重点陈述某化工公司为生存被迫采取变通措施的主观善意,强调未造成安全事故或市场混乱。
并提交了某化工公司异地注册新厂、通过验收等补救措施证据,争取法院从宽处理。
三、辩护思路 否定非法经营罪指控
团队律师经过分析指出,某化工公司生产行为未侵犯市场经济秩序,出口产品未流入国内市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许可证问题系政府规划导致,非某化工公司主观违法,且无证据显示存在“情节特别严重”情形。
此外,某化工公司因不可抗力被迫停证,实际是为履行境外合同、保障员工生计才采取临时措施。举证某化工公司积极注册新厂、合规复产,体现社会责任感,也由此可见其主观恶性很低。另外,本案中被告人具有坦白、退缴违法所得等情节,应该从轻判处。具体辩护思路如下:
1、切割“非法经营罪”,锚定法益保护本质
本案中,涉案某化工公司虽存在无证生产行为,但究其根源,系因高速公路规划调整导致生产许可无法续期,该情形属不可抗力所致,而非故意规避市场准入监管。
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危险作业罪,明确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无证危化品生产”剥离出非法经营罪范畴,直接体现立法者对刑法规制边界的限缩。 参照“两高”发布的高某海危险作业案等类案指导精神,同类行为均被定性为行政违法或危险作业罪。
2、排除“危险作业罪”,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某化工公司自2006年取得行政许可至2021年的15年间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记录,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其具备成熟的危化品管理体系与风险防控能力,绝非漠视安全规范的投机主体。
本案许可证失效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城市规划重大调整,导致厂区被划入高速公路安全控制区,此客观限制已由规划部门文件、用地审批记录等证据链完整印证。某化工公司在此过程中始终积极配合行政监管,甚至主动暂停部分产能以降低风险,足见其无主观违法故意,更不存在非法经营罪要求的“扰乱市场秩序”恶性。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即便在许可证失效期间,某化工公司仍严格沿用原有安全生产标准——生产流程经第三方机构鉴定与许可期完全一致,设备维护记录、人员资质培训均未降低要求,甚至出口产品通过SGS等国际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运输标准。
这充分表明,所谓“无证状态”未实质提升安全风险,更未造成国内外任何安全事故,与刑法上“危害社会结果”的入罪要件存在根本断裂。
3、轻判“逃避商检罪”,激活司法温度
涉案某化工公司之所以在许可证失效后维持生产,实属“两难困境”下的被迫选择——若骤然停产,不仅将丧失经营十余年的海外市场,更会直接导致数百名员工失业,引发区域产业链断裂风险。其铤而走险的初衷明显非谋取暴利,而是为保全存续力争取缓冲期。
并且,某化工厂并未放任风险累积,而是进行实质性整改:2022年斥资3000万元异地重建标准化厂房,经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验收,现已取得全新危化品生产许可证。
某化工厂负责人L某已全面认罪认罚,主动退缴50万元“违法所得”,并承诺建立合规基金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培训。
因此,希望法庭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定罪免刑或缓刑方式为某化工公司留重生之窗。

四、办案结果
经过团队律师对案件事实的精准研判、对法律适用的全面梳理,以及庭审环节的据理力争,我们针对本案构建了多层法律救济路径。在持续数月的不懈沟通与专业论证下,最终本案获得了免予刑事处罚的结果。

五 一点感悟
本案能够获得最终的圆满结果,离不开忠赢律师团队专业素养,更离不开受理法院的人文裁判,是法理与人情平衡之道的生动诠释。
忠赢律师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将行政许可失效的客观困境、某化工公司十五年零事故的合规历史、异地重建的整改决心等碎片化事实,编织成具有说服力的法律论证体系,再结合“两高”类案指引,深入剖析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本质,也从多个角度具象化呈现某化工公司行为的社会价值。
本案法院的裁判,既严守罪刑法定底线,拒绝“一刀切”入罪思维,又充分考量“六稳六保”政策导向与企业存续的民生价值。最终的“免予刑事处罚”判决,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为企业合规重生保留火种。
由此可见,当刑事律师的精细化辩护遇见司法机关的包容性司法,碰撞出的不仅是个案正义的火花,更揭示了更加深层次的逻辑——真正的司法智慧,不在于机械适用条文,而在于让刚性法律在具体情境中生长出修复性力量。
这纸免罚判决书,既镌刻着律师用专业照亮事实真相的坚持,也烙印着法院以温度守护企业未来的格局,成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鲜活注脚。

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