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市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追缴违法所得时,如何平衡被害人财产返还与善意取得制度冲突?

发布时间:2025-04-22 15:58:53

追缴违法所得过程中,被害人财产返还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冲突源于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与被害人权益的博弈。认定善意取得需满足第三人受让财产时是善意、以合理价格转让、已完成法定的物权变动手续。若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要件,被害人无法直接要求返还财产,此时应优先保障善意第三人权益,由犯罪人从其他财产中退赔被害人损失;若第三人不符合善意取得条件,如明知财产来源非法仍受让,司法机关可依法追缴,返还被害人。​


一、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特定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二、处理建议​


1)司法机关在追缴时,严格审查第三人取得财产的主观状态、交易价格等因素,准确判断是否构成善意取得。​


2)建立被害人救济基金,在犯罪人无其他财产可供退赔且第三人构成善意取得的情况下,对被害人进行适当救助,缓解矛盾。​


3)加强普法宣传,提醒公众在交易中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避免因贪图便宜陷入非法财产交易,减少善意取得与财产返还冲突的发生。​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