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冷静。这通常意味着亲人因为涉嫌刑事案件,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了拘留措施。这个时候,建议第一步仔细核对通知书上的关键信息,包括被拘留人的姓名、涉嫌的罪名、拘留时间、拘留地点等内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随后,尽快联系专业的介入。律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能够帮家属了解案件性质、分析可能的法律风险,并解释接下来的办案流程。律师还可以依法前往看守所会见被拘留人,及时了解案件情况,告知当事人在侦查期间享有的合法权利,比如在讯问时有权保持沉默、不自证其罪、申请等注意事项。
家属本身也要积极配合律师,尽可能提供与案件相关的线索,比如被拘留人近期的社交情况、是否与他人存在矛盾纠纷、精神状态及健康情况,这些信息可能会对案件侦查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八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二、应对建议
家属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采取不恰当的行为,比如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等。要关注案件进展,通过律师与办案机关保持适当沟通,了解案件侦查方向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刑事诉讼程序可能较为漫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变化,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另外,在经济方面,要合理安排,因为后续可能涉及聘请律师费用、可能的赔偿费用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