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结果、亮点、焦点、封面语
罪名:强制猥亵罪
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年)
亮点:
-
首创"诊疗行为合规性五步分析法"论证医疗行为边界
-
构建"被害人陈述可信度评估模型"破解孤证困境
-
通过12份社会评价证据重塑被告人行为合理性
案件焦点:
-
无直接物证情况下间接证据的证明标准
-
医疗检查行为与猥亵行为的区分标准
-
未成年人陈述的补强规则适用
封面语:“当诊疗行为遭遇刑事指控,我们以医学伦理重建证据坐标系"
二、案情简介
1.当事人信息
被告人:M某,男,60岁,某县XX药房经营者
被害人:C某,女,15岁(化名),在校学生
办案机关:某县公安机关→某县检察院→某市中院(二审)
2.关键时间轴
2022.11.5首次诊疗→2022.11.19案发→2022.12.5批捕→2023.5.19一审判决→2023.9.12二审裁定
3. 案件基本事实
药房经营者M某在为未成年人C某治疗皮肤病过程中,三次以检查为由接触被害人隐私部位。一审认定构成强制猥亵罪,二审辩护团队从证据不足、行为性质等维度提出无罪辩护意见。
三、办案过程
-
立体化辩护策略
阶段 |
控方立场 |
辩方策略 |
证据对抗 |
侦查阶段 |
强调被害人陈述一致性 |
构建"医疗行为合理性"证据链 |
提交5份既往诊疗记录 |
审查起诉 |
指控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 |
启动医学专家论证 |
收集3篇专业文献 |
庭审阶段 |
突出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
创建"行为社会相当性"评估体系 |
提交7份品格证据 |
2.关键动作
医学文献检索:调取《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等专业文献4份
社会调查:走访药房周边居民、病患12人形成书面证言
专家咨询:邀请三甲医院皮肤科专家出具诊疗规范意见书
四、办案思路
1.证据维度
-
构建"被害人陈述四维分析法":
一致性(陈述vs聊天记录)→ 合理性(行为逻辑)→ 补强性(客观证据)→ 排除性(DNA检测)
-
指出关键矛盾点:
聊天记录仅提及1次接触 vs 庭审陈述3次猥亵
车内猥亵环境不符合隐蔽性特征
2.法律适用
提出"医疗行为合规性阶梯测试":
资质审查→诊疗必要性→程序规范→部位相关性→记录完整性
引用《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确立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区分标准
五、办案结果
二审法院采纳部分辩护意见,认定诊疗行为超出必要限度,但维持有期徒刑二年判决,重申"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司法导向。
六、办案心得
医学+法学复合论证:首创诊疗记录与要件的映射表
社会评价证据运用:通过药房经营历史、病患评价构建行为人画像
未成年人案件特殊性:平衡保护力度与证据审查标准
七、判决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