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市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立即咨询

网络暴力现在会判刑?怎么维权啊

发布时间:2025-04-29 15:41:38

网络暴力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是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判刑的。


现实中,网络暴力并不只是言语过激这么简单,它可能涉及多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例如,在网络上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和攻击,若造成恶劣影响,就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如果通过辱骂、恶搞、造黄谣、公开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也可能触犯侮辱罪;若是在网上恶意纠集他人围攻、恐吓、辱骂特定对象,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还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这些行为一旦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因此,公众要清楚,网络暴力判刑标准已经越来越明确,法律不会容忍借“言论自由”之名实施伤害的行为。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指出,若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处罚。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这些行为的,即使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类型,法院也可以在受害人取证困难时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


此外,《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对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也作出了规定,适用于网络暴力中的骚扰、辱骂、纠缠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为受害人提供了民事救济路径,对网络侵权责任作出系统规定,为打击网络暴力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支持。


二、处理建议 当遭遇网络暴力时,受害人应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步就是保留证据,比如截图、聊天记录、视频资料等,确保在必要时能作为维权依据。


随后可以向相关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删除相关内容或对施暴者进行封禁处理。


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请求介入处理。


即便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也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施暴者进行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


此外,受害人还可以根据民法典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了解并掌握如何应对网络暴力,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应履行内容监管职责,完善举报处理机制,避免网络暴力在平台上持续蔓延。


广大网民也要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做到尊重他人、理性发言,不盲从、不围攻,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