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会被当成共犯,关键在于你主观上是否明知短信内容涉嫌诈骗。如果确实不知道短信内容是诈骗信息,只是受朋友委托帮忙发送以获取报酬,不具有的故意,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共犯。
依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裁判标准,若短信内容存在承诺畸高投资回报率、非法索取公民个人敏感信息等显著违法情形,且行为人凭借正常理性认知水平足以识别其中潜藏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仍持续协助实施信息发送行为,司法机关将严格依据间接故意的犯罪构成理论,依法认定其构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共犯。对此类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必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条款,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秩序。
一、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或者,并处或者。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五条规定,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若被认定为诈骗共犯,将依据上述条款量刑。
二、处理建议
如果因发送短信被调查,如实向公安机关说明自己帮忙发送短信的原因、对短信内容的认知情况,以及与朋友的约定等。积极配合调查,提供与朋友的聊天记录、短信内容等证据,证明自己不知情。若已经意识到行为可能存在风险,及时停止发送短信行为。如有必要,聘请律师,律师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为你提供法律帮助,争取不被认定为共犯或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