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岁老人不小心卖了少量假货,金额不大,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主观恶性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即使构成犯罪,被判处实刑(坐牢)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能不认为是犯罪。但具体还需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如假货的性质、对消费者的危害程度等。
一、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相关犯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等。
二、处理建议
老人或其家属应主动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如向市场监管部门承认错误,配合调查,积极召回假货、赔偿消费者损失。若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可聘请律师,律师会向司法机关说明老人的身体状况、主观上并非故意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等情况,争取从轻处罚,如适用或免予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