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位以待
0 篇
“爸爸!爸爸!爸爸!!!”一个小女孩在中院门口,看到押犯的警车出来,失控地大叫起来,声音响彻天空。她奔跑着去追警车,而车辆并不能停下来,直直地开走了。车辆里的三四人犯人也只能通过小小的窗口,隔着铁栏杆四处张望,千言万语无法表达。 ——这是我今天在中级法院门口看到的一幕&nbs
2021-04-16 15:08:01 4086 0 0
文章来源:2017年《人民检察》第18期,有删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7年6月27日发布了《关于办理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准确理解和适用《解释》的相关规定,现对《解释》部分要点解读如下。 关于“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
2021-04-16 15:04:32 6408 0 0
文章来源:《法治研究》2018年第4期 文章导读 通过对100个已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相同行为定性争议较大,罪数形态认定不一以及罪名“口袋化”趋势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破坏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定罪量刑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正当性,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国民的预测可
2021-04-16 15:02:13 10413 0 0
作者:张海峰,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三部副主任 来源:《人民检察》2020年第10期,为方便阅读,省却注释。 1997年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该罪名虽非新设罪名,但因其涉及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犯罪手段多样、行为复杂,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名的行为认定、法律适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2021-04-16 14:58:58 7326 0 0
文章来源:《法律适用》2020年第13期 陈奕屹,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摘 要: 我国《刑法》虽然于第286条之一规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并在2019年10月出台了关于本罪的司法解释,然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内涵与外延在司法解释中仍缺乏功能性区分,导致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在内的所
2021-04-16 14:49:16 7461 0 0
来源:《南大法学》2020年第3期。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作者:王肃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法学博士。 摘要: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增设以来,对于其系真正不作为犯还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并未取得一致认识,但是保证人理论日益成为理论阐释的主要依据。然而德国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保证人理论与保
2021-04-16 14:46:07 9324 0 0
文章来源:《法律适用》2020年第21期 童德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马嘉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0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研究”(课题编号:GJ
2021-04-16 14:42:26 14940 0 0
来源:零点警事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1、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2、对犯罪过程的供述。包括: (1)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时间、地点、使用的设备型号、操作系统。 (2)非法入侵计算
2021-04-16 14:39:04 6480 0 0
《人民司法(应用)》2019年第31期 文/周加海 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5 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司
2021-04-16 14:37:15 6138 0 0